“存款特种兵”的经济账:15万本金,花330块车费,多赚1800块利息 DATE: 2023-09-28 08:15:33
本文来源 :时代周报 作者:李杭
“特种兵式”存钱在年轻人中流行了起来。存款车费
今年以来,特种随着国有大行、兵的本金股份制银行相继下调存款利率 ,经济市场上衍生出一种“特种兵式”的账万存钱现象 。
国有银行存款利率相继下调 图源:网络
简单来说,就是多赚为了更高的存款利率,在限定的块利时间内 ,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存款。存款车费
自8月以来,特种多家中小银行下调了存款挂牌利率,兵的本金部分村镇银行经过此次调整后,经济3年期、账万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调降至3%以下。花块
在这样的多赚背景下 ,不少年轻人试图赶在部分银行没有调整利率前,把钱存进存款利率相对高的银行。
仍处于理财小白阶段的年轻人 ,在权衡收益和风险之间,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。
三年多赚1800元的利息
8月12日 ,本来应该是个睡懒觉的周六,豆豆一大早爬起来 ,从连云港坐高铁赶到杭州 ,目的只有一个:存钱 。
“早上9点起床 ,11点坐上高铁,下午3点到杭州 ,再坐半个小时地铁到达银行,存完钱后 ,立马赶到高铁站 ,晚上6点到了苏州。”这是苏州人豆豆体验特种兵存款的一天。
自从工作以来,存钱成为了豆豆生活中的习惯。在存到人生第一笔十五万块之后,她准备给存款找一个好去处 。
“一方面是感觉网络诈骗防不胜防 ,把钱放在卡里我不太放心;另一方面是每天看到余额宝的收益越来越少,觉得很不划算 ,所以开始有意识地在网上搜索一些存钱理财方式 。”豆豆说 。
反复的对比之下 ,豆豆决定把钱拿去银行存定期 。“在钱这一方面,我一直比较谨慎,最终还是选择了储蓄这种低风险的理财方式。”
在选择银行的时候 ,豆豆才知道 ,不同银行和地区有存款利率上的差别,这让她开始有了跨省存钱的念头 。
“我在网上对比了几家银行的利率,发现江苏银行的利率比较高,可以达到存3年定期利率3.3%。在社交平台上,有客户经理联系了我,并且许诺报销车票,送礼品,所以我就特别心动。”豆豆说。
出于安全考虑 ,豆豆要来了对方的工号 ,并仔细核对了身份信息。“我觉得算是双向奔赴吧,当时我买完车票后,那个客户经理立刻就把高铁票的钱转给了我,这让我们之间建立起了很强的信任 。”
出发之前 ,豆豆仔细地算了一笔账 。
“以15万为本金计算,就利息来看,在苏州本地的一些银行存 ,三年利率是2.9%,3年的利息是13050元,如果去杭州的江苏银行存,三年利率是3.3% ,3年就是14850元 ,多了1800元。”
不仅如此。豆豆从连云港出发到杭州,高铁票330元。但从杭州回老家苏州的的119元高铁票,客户经理给报销了,还送了一张300元的购物卡,“我个人感觉还是比较合适的” 。
据了解,不同地区存款利率有所不同 ,是由诸多因素共同导致的 。
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周茂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,各地银行存款利率差异主要反映了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同 ,各地银行存款市场供求及各区域银行负债情况方面的差异。
由于不同地区银行资金需求 、资金成本 、同业竞争态势的不同 ,会出现同一银行在不同地区 、不同网点、线上线下存款利率的些许差异。此外 ,同一家银行的不同分支机构 ,市场竞争情况 、资产负债情况会存在差异 ,在符合总行制定的利率基本原则下,总行会下放给分行一定的灵活调整权限 。
“总体来说 ,还是要注意跨省携带大额资金不便、不安全,各省存款手续费不同等问题。”周茂华强调。
存钱 ,年轻人的新风潮
降息潮以来 ,越来越多人开启“暴走”模式去外地存款 。
社交媒体上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的跨省存款经历 图源:网络
他们之中,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跨地区存钱的经历 。有的人辗转四地,只为找到利率4.0%的“宝藏”银行;有的人不惜一天内跋涉上千公里,只为多出的一万块利息;也有人整夜不睡 ,蹲守抢大额存单。
这些不寻常的操作 ,吸引到了不少网友的关注与讨论 ,催生了“网红银行” ,也吸引了不少人跟风前往 。
一位在今年7月尝试跨省存钱的90后女孩程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
,她选择跨省存钱的主要原因是从众心理 ,“当时在网上看到上海有一家利率比较高的‘网红银行’
,我从昆山坐地铁就可以去
,几乎没有成本 ,所以我就跟风去存了,没有想那么多。”程玥说。
不过 ,在豆豆看来,除了跟风之外 ,选择跨省存款的年轻人其实是想在保守理财求稳的基础上 ,能够得到更高的收益 ,大部分人是仔细考虑后才做出决定的。“对于我这种理财专业知识不足的人来说,这其实是一种最优解。”
在年轻人的需求之下 ,有不少银行的客户经理开始通过社交媒体“揽客”。
“最近一段时间 ,大部分银行的存款利率都跌到了3%以下 ,我行目前还未调整,三年定期存款利率还能有3.3%的银行,市面上已经非常少了,建议大家趁早上车。”浙江一银行的客户经理在网上发帖称 。
“明天上班吗?”“哪个支行”“可以线上办卡吗?”……在该帖子的评论区中,有近20人向该银行经理询问具体的存款方式。
对此 ,时代周报记者咨询了该客户经理 ,该客户经理表示,今年开始 ,选择定期存款的人确实是比较多的 ,但是具体人数不方便透露 。
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 ,2022年全年,人民币存款增加26.26万亿元,同比多增6.59万亿 。2023年上半年 ,中国居民的人均存款已达到9.42万元 ,存款总额更是高达20万亿人民币。
存钱正在成为新的风潮 。
“像我还加入了豆瓣的‘用利息生活:储蓄’小组 ,现在组里的成员已经超过了10万 ,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叫‘用利息生活:投资理财’的小组,组员人数超过了60万 ,目前在年轻人之中,已经形成了一种储蓄风潮 。”豆豆说 。
对此 ,周茂华表示,近年来,存款产品确实具有比较大的吸引力。“主要是近年来国内经济面临内外特殊环境,居民增加防御储蓄 ,同时,金融市场波动较大 ,部分产品净值波动较大 ,也导致部分稳健型投资者增加储蓄类产品配置。”
不过 ,周茂华也强调,该现象可能与整体宏观经济和市场波动有关 ,并不意味着长期趋势,随着国内需求逐步恢复 ,经济活跃度上升,将带动人们风险偏好和流动性偏好逐步回暖。